联系我们
你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专题报道

数字图书馆

2017-5-8 23:16:13      点击:

一、概述

 

数字图书馆的产生背景和意义
*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们能够跨越时空的界限共享资讯;
* "科教兴国"是国家的长远战略;
* 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

   互联网的普及,使在线教育(网上教育)逐步成长起来,在不久的将来,开展网上教育成为未来教育产业的大势所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需要存储和传播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的种类和形式越来越丰富,传统图书馆的机制显然不能满足这些需要。因此,人们提出了数字图书馆的设想。


数字图书馆的定义
   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电子化信息的仓储,能够存储大量各种形式的信息,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方便地访问它,以获得这些信息,并且信息存储和用户访问不受地域限制。
  数字图书馆是传统图书馆在信息时代的发展,它不但包含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向社会公众提供相应的服务,还融合了其他信息资源(如博物馆、档案馆等)的一些功能,提供综合的公共信息访问服务。可以这样说,数字图书馆将成为未来社会的公共信息中心和枢纽。体现了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的大趋势。


外围环境:
  目前,世界各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加紧建设数字图书馆。
  例如,美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投资1亿美元建设的NSF/A8PA/NASA数字图书馆将涵盖大规模的文献库、空间影院库、地理图源、声像资源库,美国还投资3000万美元建设美国数字图书馆联盟项目,重点是美国历史与文化成就信息。
  日本要在2002年完成日本国图书馆关西馆工程,计划成为日本最大的数字图书馆及亚洲地区的文献中心。这些情况都表明,发达国家都把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作为未来社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以高度重视。


数字图书馆涵盖的内容:
  一定规模并从内容或主题上相对独立的数字化资源;
  可用于广域网(目前主要是INTERNET)服务的网络设备和通信条件;
   一整套符合标准规范的高效的数字图书馆运作建设流程和分阶段的实施方案。
  数字图书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重要的系统工程:
  1、信息的获取与创建--图书数字化加工
  2、存储与管理--搭建海量网络存储机制
  3、访问与查询--搜索引擎、标准分类检索系统
  4、权限管理--在线阅览系统
  5、动态发布--web数据库、中间件


数字图书馆的优势

  传统图书馆 数字图书馆
图书馆建设 书刊采购 由数字化资源创建
图书资源保存 典藏 存储(多媒体数据库)
查询检索方式 编目 识别、标引并生成索引
服务方式 借阅流通 基于互联网的分类检索系统
控制  流通管理 权限管理

 数字图书馆的实现手段
  将现有物理馆藏采用各种先进的数字化手段加工成为电子图书。
   通过专业的识别、标引、分类检索、互联网发布系统整合建成数字化的阅览环境。利用权限访问机制以供读者远程实时的调用阅览。


 二、 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流程

 

(一) 图书数字化
  图书数字化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基础,图书数字化的最终目的是生成可以在线浏览和在线借阅的电子书籍。也就是说,数字图书馆的馆藏是电子书籍,电子书对于数字图书馆的意义就如同水对于河流,车辆对于高速公路一样。
  电子书籍--是由物理书籍经过图书数字化的过程加工而成。然后采用识别、压缩、合成、标引等等环节生成一定的格式。常见的电子书格式有方正的ceb格式、超星的pdg等等。

(二) 图书数字化加工工作流程
  数字图书馆需要高质量的电子图书。如何快速、高保真的将图书加工成为电子书籍,是建设数字图书馆最重要的部分。
  在各种类型文档影像资料加工流程之中,对图书的数字化要求非常高。这表现在质量和效率两个方面。因为,图书数字化的目的是最终建立"数字图书馆",便于读者在线查询借阅。所以很多参考指标都会影响到最终电子书的质量和可用性。


图书数字化加工的要求:
  保证字体还原度--充分保持书籍中汉字字体的原貌。
  电子书的图像质量和页面质量--去除页面上的噪声,得到高质量的图像,便于阅览和未来进行全文识别。
  加工效率--数字资源的快速建设,提高单位时间的产出。
  全部工序集成--易管理,可控制进度和质量。


数字化图书加工流程
   图书数字化,又称"图书资料加工"。是建设数字图书馆的核心环节,是最重要的流程。
   图书数字化流程大致包括:
  ◆ 图书分解
  ◆ 图书扫描
  ◆ 识别
  ◆ 生成电子书
  ◆ 自动标引
  ◆ 建立标准分类体系
  ◆ 互联网发布(采用先进的大型数据库技术和中间件)
  ◆ 搭建访问控制权限系统(基于网络的全数字图书借阅系统)
  ◆ 面向访问者开放